English

’98中国IT业回眸

1999-01-27 来源:光明日报 蔡强 我有话说

1998年,中国信息产业界风云变幻。从国际大环境来说,东南亚金融危机继续蔓延,世界经济普遍不景气,全球半导体工业持续低迷,低价PC日渐流行;从国内小环境来说,年中的特大洪水造成了巨大损失,此外,消费者也愈加理智与成熟起来,所有这一切,都给IT市场的开拓带来了不小的困难。

但是,正如对半瓶水的看法有不同一样,悲观的人会说,还有一半是空的;乐观的人则会说,已经满了一半。当一些人对1998年的市场备感失望之时,另一些人却踌躇满志,准备大干一场。

于是,1998年的IT产业界便上演了一幕幕气势恢宏的场面:家电巨头大举进军信息产业,多元化道路越走越宽,海外公司纷纷抢滩中国市场,家用电脑潮起潮落,万元笔记本电脑硝烟滚滚……

家电巨头玩电脑

4月底,国内彩电行业四大巨头之一——TCL集团公司与台湾著名的资讯公司致福(GVC)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宣布,合资成立TCL致福电脑有限责任公司,从事电脑整机及周边设备的开发生产与销售业务,主要产品为TCL品牌的计算机,生产规模约为年产100万台整机。

消息传出后,一些业内人士便纷纷作出猜测:家电巨头“玩”电脑的时代到了。

其实,细究起来,首开家电企业进军IT产业之先河的并不是TCL,因为在此前,青岛海信集团、厦门华侨电子公司、南京熊猫集团等几家家电类企业都已经在信息大潮中扑腾好长一段时间了,不过,由于这几家在家电行业中的地位与TCL不可同日而语,所以,人们对后者的一举一动要比对前者敏感得多。

果不其然,在TCL集团宣布进军计算机制造业的一个月之后,6月12日,中国最大的彩电生产企业——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又传出一条令业内外人士均非常震惊的爆炸性新闻:全面进军信息产业,在1998年之内,使数字视听产品、计算机、通讯产品、网络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取得阶段性成果,1999、2000年大规模推向市场;到了6月20日,由不仅在国内享有盛名而且在国际上也具有相当声望的海尔集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美国C-MOLD公司联合组建的“北航海尔”也走进了软件开发公司的行列;8月上旬,海尔集团又向人们展示了其进军IT产业的另一种别出心裁的形式——海尔3C连锁店……

接二连三关于家电巨头进军电脑业的消息引起了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不少报纸还开出专栏讨论如此做法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最后的结论竟是惊人的一致:利大于弊!其原因有,IT产业是“朝阳产业”;电脑市场商机无限;数字电视与计算机之间的界线越来越模糊等等。

事实上,这些家电厂家后来的表现也证明了他们在信息产业中同样毫不逊色。TCL致福电脑公司的彩显与“精彩”系列家用电脑刚一问世,便吸引了众多消费者的目光;长虹集团虽然至今未拿出具体的样品,但为“以产业报国为己任”所深深感动的人们有理由相信,长虹决不会让关心她的人们失望的;至于海尔,既然能够成功地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又为什么不能参与国内的竞争?

细心的人们也许会注意到,同样是进军信息产业,TCL、长虹所走的道路与海尔却截然不同,前者是从硬件制造的角度切入IT行业的,而后者则从软件、服务的角度进入信息产业,这就告诉我们,不要一听说进军IT产业就联想到计算机的生产制造,就目前来说,进入IT行业至少有三条途径,即计算机硬件包括外设的生产制造,软件开发,服务支持。在国外,传统的行业——计算机硬件的生产制造利润率越来越少,据估计,软件(包括服务)的利润已上升到IT产业全部利润的80%,而硬件制造的利润只占不到20%!认识到这一点,对于那些打算日后进军IT产业的企业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根据自己的特长,作出适当的选择,这样才能获得最大的利润。

产业多元成焦点

在信息产业中,经典的产业多元化可以分为两种:一、产品延伸,如计算机制造商既制造电脑整机,又从事其他外设如打印机、扫描仪、MODEM的生产;二、“软”“硬”兼施,一方面进行硬件设备的生产,另一方面又不忘软件产品的开发研究。

在1998年的产业多元化热潮中,这两种方式可以说都被运用得娴熟自如。

6月5日,刚刚迎来十周年庆典的实达集团向铭泰公司注资1200万元,重组成立实达铭泰公司;8月7日,实达集团再度引起世人的瞩目,该公司与东方龙马联合出资6000万元,另外组建东方龙马软件发展有限公司;几乎与此同时,8月12日,联想集团向金山公司注资900万美元,持有金山公司30%的股份,成为单一最大股东,联想高级副总裁杨元庆先生兼任金山公司董事长。9月10日又有消息说,同创集团在加大系统集成投入的同时,还准备大力发展软件业;11月18日,联想科技公司以“EASYSOEASY”为口号,推出了三款以“轻松使用”为特征的MODEM,正式进入了网络市场。

对于企业是否可以选择多元化道路这个问题,历来存在着两种截然相反的认识。

一些人认为多元化不可取,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这样做容易导致企业精力分散,主次颠倒,重点得不到突出,其他的不说,九十年代初期,曾经在国内IT产业界叱咤风云的先驱——“巨人集团”就是因为奉多元化为“圭臬”而走向衰落的,如今,恐怕只能博得一个“烈士”的称号了。

也有不少人相信多元化是企业的必然选择,这部分人中除了已经难觅踪影的史玉柱外,事实证明,联想总裁柳传志、同创总裁王荣之、实达总裁叶龙、海星总裁荣海、海信总裁周厚健、TCL总裁李东生、长虹总裁倪润峰等也都是多元化的坚决执行者。

对于多元化,人们究竟怎样看待才能算正确呢?我们认为,简单地肯定或否定多元化都是非常片面的,对于这种战略,我们应该用发展的观点来看。

企业在发展初期,由于规模小,资金不多,当务之急无疑是咬住既定的目标,抓住主业,大力扩大规模,不能也无暇三心二意。这时如果搞起多元化,四处出击,势必会造成精力分散、资金不足,最终出现“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可笑结局。

但是,当一家企业具备了相当的规模,原有的行业已经满足不了企业的长远发展需要时,如彩电巨头长虹集团早已在彩电行业中占据了绝对垄断的地位,即使再加大力度向纵深方向发展,也不可能取得实质性的突破,因为发展的空间已差不多到了极限,此时,多元化的战略就应该提上议事日程来了。

当然,企业在选择多元化战略时,除了要把握好时机选择外,还要注意多元化战略的实施步骤、多元化领域的选择等诸多因素。

企业在实施多元化战略时,最常出现的问题是决策者往往会产生急躁冒进行为,试图一蹴而就,一个新的领域还没有站稳,就试图再进入另一个领域,结果常常是哪个领域都搞不好,当其中一个行业发生危机的时候,矛盾立刻全部暴露出来了:在“多米诺”骨牌效应下,各个行业之间迅速发生恶性连锁反应,互相牵扯,最终导致一败涂地,空发英雄落魄之叹!如果决策者能够时刻反省一下,当初创业时用了多长时间才取得了今天的事业,而进入现在的新行业又用了多少时间,那么,许多悲剧都是可以避免的。

至于多元化领域的选择,通常的看法是,与本行业的相关性越大越好,不过,这也不是必然的,一个最鲜明的例子就是今年6月,上海宝钢集团借与东软集团合作之机进入了软件业。所以说,相关性并不能说明一切,最重要的是知人善任,让熟悉该行业的人去做相关业务,宝钢与东软的股份是相等的,各占50%,但真正负责经营的一方却主要是东软集团,这就是因为东软是业内出生,是行家里手。

多元化不是一个新课题,但是,能够称之为经验的东西也不是很多,因此,企业在选择这条路时,务必要小心谨慎,慢慢摸索着前行,千万不要以为“把鸡蛋装在不同的篮子里”,就万事大吉了,谁也不能保证,当你选择这条道路的时候,前方没有掘好了陷阱!道路是布满荆棘的,不过,多元化战略一旦结出了硕果,回报亦是相当丰富的。

春潮涌动台式机

关于1998年商用台式机的评述,一些较大的业界媒体已经刊登过有关文章,鉴于此,这里的台式机主要是指家用电脑,只是在部分地方才涉及到商用机。

如果说,1997年是家用电脑年的话,那么,1998年,毫无疑问,当属于一个不折不扣的笔记本电脑年。尽管如此,台式机的主流地位还是不可否认的。在1997年的风风火火之后,它只是暂时进入了一个调整期,以期能够更加迅速自然地走进平民百姓的生活,商家对各种销售渠道与方式的探索为此作了一个很好的注脚:商场卖电脑,联想电脑商城开门营业,NOVA进驻北京、上海两地,厂家专卖店的设立,海尔3C连锁店的创建,DELL模式进中国……面对这些,我们怎么能不感受到,1998年,在家用电脑的市场上,正有一股股春潮在涌动呢?

家用电脑作为一种高科技的结晶,对服务支持的依赖性很大,因此,对于多数商家来说,在商场卖电脑的道路都走得很不顺利,人们不禁要问,什么样的方式才能更适应家用电脑呢?

4月底,位于中关村、具有独特经营理念的大型商城——联想电脑商城开门营业,由于经营者吸取了普通商场卖电脑的经验与教训,该店汇集了当今IT行业的主流产品,其营销人员均为技术专家,很快受到了消费者热烈的欢迎。

而此后不久,NOVA进驻北京、上海两地,“百脑汇”资讯广场更是给国人带来了大量宝岛台湾的新思路。“电脑教室”的兴办表明它不仅是一个以出卖产品为目的的企业,还是一个市场的精心培育者;DIY(Do it yourself)一夜之间便成了一个使用频率极高的词汇,同样显示出倡导新理念之于企业的重要意义:领导潮流就等于既稳定了今天的消费者又赢得了明日的客户。对于这一点,想必8月进入国内市场的DELL公司一定有英雄所见略同之感。作为直销模式的鼻祖,它早已从中获益匪浅。目前,DELL直销在国内还没有引起太大的反响,最关键的一点就在于价格难以降下来,不过,“国际品牌+按需配置+电话定购”的模式一定也受到了不少人的关注,难道这不意味着DELL公司正在为未来奠基吗?

当海外大公司纷纷抢滩中国的时候,作为国人,我们最关心的就是国内的企业能不能从容应对它们的挑战了。事实胜于雄辩,许多企业的举动使我们很受鼓舞。在联想集团、长城集团、海尔集团等企业的努力下,专卖店体系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海尔3C连锁店也迅速创建起来,这些致力于国内家用电脑销售的重要渠道,很快遍布于神州大地上,成了与NOVA、DELL抗衡的主力军。

1998年1月19日,《中国计算机报》曾经做过一期关于家用电脑的专题,列出了大量欲分得′98一杯羹的品牌:联想、同创、金长城、北大方正、海信、海星、和光、清华同方、兴得、爱必得、长岭圣方、万思帝、宏基、AST、IBM、COMPAQ等等,到了岁末,我们还能见到多少个品牌呢?而真正能走进人们生活的又有几家呢?豪言壮语固然可以使人振奋,不过,也可能留下贻笑大方的把柄!

异彩纷呈“笔记本”

1997年,我国的笔记本电脑销售量为18万台,这个数目与发达国家相比是微不足道的,但是,由于这类产品的售价一般都在2万元人民币以上,而当年的生产厂家数量又不是很多,所以各家都获利颇丰,使得一些长期忙于台式机的厂家不能不双眼发红。

于是,到了今年年初,“千树万树梨花开”,人们忽然发现市场上骤然涌现出了大量的笔记本品牌,如果细心统计一下,新老品牌加起来恐怕不会少于二十种,因为我们耳熟能详的就有东芝、IBM、COMPAQ、HP、NEC、联想昭阳、紫光、华胜、伦飞、宏基、恒升等。

1998年3月初,北京侨业实业有限公司和北京恒昌公司联合推出了自己的品牌——同和系列笔记本电脑。在这里,我们之所以会单独地提到这一点,并不是说,同和在某些方面比上述品牌做得更好,而是在于这个笔记本新贵在1998年的笔记本电脑市场上曾经掀起过一场不小的狂飙。

4月中旬,北京恒昌公司宣布,其代理的同和笔记本电脑率先突破万元价格的底线,同和1200T零售价仅为9999元。此举令业界一片哗然,一场为期长达半年之久的万元笔记本电脑大战的序幕迅速拉开了。

这场战火持续时间之长,影响之广一定会出乎几乎所有业界人士的预料。长期以来,笔记本电脑一直是地位与身份的象征,因为它的价格素来以昂贵著称,即使最低档的也至少在万元以上,而那些高档的甚至可与一辆小轿车相提并论!但是,买得起小轿车的毕竟是极少的一部分,只有当普通老百姓真正成了笔记本电脑的用户以后,它的市场才会显示出潜在的也是最大的能量,因此,“平民化”成为此次大战的战略方针。

令人遗憾的是,“平民化”的倾向并没有得到消费者的认同,商家也没有得到想象中的收益,甚至恰恰相反,一些笔记本电脑经销商还尴尬地发现:忙乎了半年,自己原来却是在做“赔本赚吆喝”的买卖!

“平民化”的方针是错误的吗?非也!之所以会出现“平民化”的努力得不到平民的拥护这种匪夷所思的现象,关键在于这里的“平民化”与真正的“平民化”并不是同一个概念。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国内的普通老百姓还没有能力轻轻松松就拿出9999块的钞票,而对笔记本电脑这种并非必需的“奢侈品”当然也就更是敬而远之了,要知道,国内台式机的普及率还没有达到10%呢,在这种情形下,比前者昂贵得多的笔记本电脑又怎么会大量涌进工薪阶层的家庭?不可否认,万元笔记本电脑大战使得笔记本电脑与普通家庭又靠近了一大步,然而,这种潜在的购买力真正转变成现实的购买力为时尚远也是不争的事实,寄希望于通过一两场价格战就实现这一转变,至少在目前来说是不现实的,更何况占整个笔记本电脑价格约40%的液晶显示屏以及具有相当大比重的专用芯片都在严重地制约着笔记本价格的大幅度下降。

当一些精明的商家认识到中国国情的特殊性后,开始一个个偃旗息鼓了,半年之后,“万元笔记本”的炮声则几乎难以有所耳闻了。然而,万元笔记本电脑战火的熄灭并不意味着笔记本电脑市场沉寂了,在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IT行业,我们很少能感受到一刻真正的宁静,事实上,当“平民化”的思潮开始退落时,技术战已经初见端倪。

既然潜在市场一时难以开拓出来,那么,眼前的客户就一个也不能丧失!获取客户的手段有多种多样,不过,最根本的还是采取迎合需求心理的措施。人们选择笔记本电脑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其轻便、利于移动办公。针对这一点,“超轻、超薄,我都要!”的广告语不经意间就满天飞了,“模块化”、“一体化”的新概念层出不穷,除了在硬件设计方面作了一些改进外,软件的选取同样也体现了这一思想,触摸技术(这里指手写输入、笔输入等)、语音输入法迅速地与伦飞奇迹、联想昭阳系列笔记本结为伴侣。

毫不夸张地说,由价格战到技术战,这就是1998年国内笔记本电脑商家取得的最大的成绩!

硝烟难散雾重生

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冲击、世界经济的普遍不景气,给1998年的中国经济发展增加了想象不到的困难,而导致直接经济损失达1666亿元的特大洪水更是雪上加霜。然而,就是在这样一个外部环境极为不利的1998年,国内的台式机销售量依然有望达到409.1万台,笔记本电脑也将突破20万台大关,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上述数据来自于慧聪商情所发表的报告)。

1999年,随着东南亚金融危机影响的逐渐消除、世界各国经济的大面积复苏,我国的国民经济应该会进入一个较为稳定的增长期,这客观上也会给我国计算机业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大环境。因此,1999年将又是一个黄金年,无论是台式机还是笔记本电脑,销量都会有大幅度的上涨。

同时,1999年以前进入IT产业的家电巨头如长虹、TCL、海信、厦华会变得更加成熟,原来计算机行业中的某些属于地方性的品牌如东海、华东、新蓝、长岭圣方也有可能崛起,参与全国性的大角逐,此外,目前还在徘徊的家电巨头如康佳集团、上海广电以及其他的部分家电巨子也极有可能加入到这一“俱乐部”,共同逐鹿中原,所有这一切必然会大大加剧现有的竞争,从而使国内的信息产业更加扑朔迷离。

不过,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依照国外计算机业的发展演变来看,在1999年,一方面会有一些新贵出现,另一方面,由于更多的上不了规模的企业适应不了惨烈的竞争,不可避免地要被大企业大集团收购兼并,一些相对较大的企业也有可能出于强强合作的心愿,自觉自愿地走到一起,结为黄金伴侣。

在1999年这个新旧世纪交接的一年,IT产业界,无论是显赫巨头还是无名小辈都会竭尽全力,试图实现二十世纪的最后一跃,以崭新的姿态拥抱新世纪的第一缕阳光。让我们拭目以待,共同期盼1999年的精彩!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